日前,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綠色生物制造”項目“生物基聚氨酯多元醇新產品及其綠色制造技術的開發與產業化示范”成果推進會上,生物基聚氨酯新材料一“登場”,就吸引了眾多關注。該項目由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郭凱教授牽頭,聯合1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完成。
“在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學校將學科地圖和地方產業地圖、學校所能和地方所需、一流學者和一線問題緊密銜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探索,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南京工業大學黨委書記芮鴻巖表示。
高效連接成果與市場 把牢轉移轉化“方向盤”
“學術型教授擅長于科研項目的創新和攻關,但對項目轉化的產品和市場的定位是模糊的。”南工大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余子夷教授表示。2021年,南工大與南京江北新區共建江北創新中心,建設了概念驗證中心,組織團隊幫學術型教授驗證其早期成果的可行性,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市場競爭分析、中試熟化等驗證服務,加速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
南工大化工學院孫世鵬教授成為首批受益者。在實驗室完成平板卷式納濾膜小試后,他便帶著成果咨詢了概念驗證中心。在中心的幫助下,孫世鵬團隊依托該項目成立了南京蔚華膜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平板卷式納濾膜產業化。
除了概念驗證中心,南工大還建成了一支專兼職結合的百人技術經理人團隊,為科研項目量身“定制”發展路線。2023年,南工大所屬江蘇南工大科技園有限公司順利通過認定成為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江蘇)基地分地,為技術轉移工作提供人才支撐。
前不久,技術經理人團隊又促成了一樁“喜事”,幫助應漢杰院士團隊的5件專利以3000萬元的價格,找到了“好婆家”——與山東陽谷華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山東華泰木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合力打造科技創新平臺 打通成果聚變“快速道”
南工大一方面提供“智囊團”,幫助科研人員帶著成果找市場;另一方面搭建創新平臺,引入社會和政府股權,幫助科研人員帶著市場需求“有方向”地做科研,形成了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創業生態。
南京先進生物材料與過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是該校推進校地共建創新平臺的重要代表。面對化工企業的污染排放、生產安全性和產品品質等問題,該公司通過微流場技術提升化工生產安全性,大幅降低污染排放和能耗,技術成果在江蘇、山東、浙江等多地的化工企業得以應用。
近年來,南工大以國家級科研平臺為引領,行業頭部企業為支撐,與地方政府共建科技創新共同體。該校以國家大學科技園為核心,構建“校區—園區—社區”融通發展的環工大知識經濟圈;與南京江北新區共建“工大智谷”、與鼓樓區共建“工大硅巷”等,“工大系”特色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目前,該校正在建設國家高性能膜材料創新中心,致力于加快實現由單項膜技術產品的環節攻關向全要素匯聚的產業鏈攻關轉變,推動重大原創性成果產出與產業化。
積極推動相關制度變革 構建科創賦能“加油站”
科技成果轉化中,如何從根本上激發高校科研人員的動力?作為首批入選科技部“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單位”,南工大積極破除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性障礙和利益藩籬,將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賦予科研人員,有效激發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
南工大化工學院崔朝亮教授評價道,賦權改革省去科研成果轉化中的“繁文縟節”,激勵科研人員更多地關注成果產業化前景。2022年,崔朝亮團隊開發了氣血交換膜,應用于ECMO(人工膜肺),是目前膜領域最前沿的技術之一,對大幅降低國內膜式氧合器成本和技術安全性、提高連云港國醫療器械領域核心技術保障能力有重要貢獻。
南工大將該項技術成果的所有權賦予崔朝亮團隊,90%收益歸技術發明人所有。崔朝亮團隊成功引入社會資本,與南京綠森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成立江蘇愛科膜高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PMP中空纖維絲性能達到國際同類商品標準,在強度等指標上超過了進口產品,訂單金額約440萬元。
2018年,南工大在高級職稱評審中,首次設立了社會服務型教師的晉升類別。截至目前,該校共有50多人獲評社會服務型高級職稱,該項改革還入選科技部成果轉化典型案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