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納米尺度3D打印和納米架構復合材料是全球先進制造領域的熱點之一,它們分別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列為2014及2015年度十大具有突破性的創新技術之一。
液滴自運輸對自然界中許多動植物的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自運輸速度和距離一直是評價液滴運輸效率的關鍵指標。雖然,通過結構設計、表面處理等手段將液滴的自運輸速度提高到了數十毫米/秒量級,但由于液滴與織構基底特征尺寸的匹配問題,制約了多尺度液滴高效自運輸的實現。此外,織構基底表面缺陷和粘滯作用往往也會造成液滴的滯留或產生殘留水層,這會阻礙霧滴在基底表面沉積,從而降低霧水收集效率。因此,如何實現多尺度液滴的超快速、長距離無損自運輸仍然是一個挑戰。
針對上述問題,近期江蘇大學張忠強教授團隊制備出了一種帶有橫向梯度微通道和環向凹槽的新型縱橫織構錐體,提出了功能表面梯度表面張力-毛細吮吸力耦合作用下液滴自運輸雙模式,實現了多尺度液滴超快速、長距離無損自運輸。該研究成果以“Cross-hatch Textured Cone Enables Dual-Mode Water Transport and Collection”為題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上。
研究通過摩方精密nanoArch? S140高精度3D打印機制備了縱橫織構錐體,實現了多尺度液滴超快速定向長距離自運輸,最大自運輸速度可達208 mm/s,比具有單一曲率梯度的自然或仿生結構快1-4個數量級。縱橫織構錐體觸發了兩種流體運輸模式:通過Young-Laplace壓力差驅動的液滴和微通道內吮吸壓力誘導的流體運輸。由于環向凹槽連通了梯度微通道,保證了殘留水層和滯留在錐體表面的液滴仍能自發的被運輸到錐體根部,最終實現了液滴的完整運輸。建立了吮吸壓力的理論公式,闡明了滯留液滴和殘余水層自運輸的驅動力來源。此外,拓展了縱橫織構錐體在霧氣收集領域的應用。基于兩種流體運輸模式,縱橫織構錐體的霧氣收集效率是沒有微通道的錐體的兩倍左右。這些發現將為實現液滴的超快速長距離無損自運輸提供新的思路,并為水收集裝置的設計提供理論基礎。
該論文署名江蘇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智能柔性機械電子研究院為第一單位,張福建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張忠強教授和丁建寧教授為通訊作者。論文所涉及研究內容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