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由南京農業大學領銜研發的二苯醚酯類化合物FY21001防控稻瘟病現場觀摩會在湖南省桃江縣成功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柏連陽,以及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和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江蘇省植保植檢站、湖南省植保植檢站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參加了本次觀摩會。觀摩會由南京農業大學科學研究院主持。
與會人員首先觀摩了位于桃江縣高橋鎮羅溪村的稻瘟病防控藥效試驗基地,項目負責人張正光教授介紹了稻瘟病發病情況、施藥過程和防治效果。專家組現場查看各個藥劑處理的農香18水稻品種上的稻瘟病病情指數和田間防效,一致認為10% FY21001懸浮劑(有效成分15 g/畝)、10% FY21001納米乳劑(有效成分15 g/畝)與對照藥劑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有效成分22.5 g/畝)防治效果相當,統計分析沒有顯著性差異。
隨后,專家組一行來到了湖南省稻瘟病抗性鑒定中心。張正光教授代表團隊匯報了該新型殺菌劑FY21001的作用機理、靶點以及創制過程。針對稻瘟病流行頻率高、藥劑品種老化,且我國自主創制藥劑匱乏等問題,張正光團隊在闡明稻瘟病菌保守的毒性效應子抑制水稻免疫機制的基礎上,解析了效應子及其在水稻中的靶標蛋白的晶體結構,創制了具有全新作用機制、高效低毒的二苯醚酯類化合物FY21001。該化合物通過靶向稻瘟菌保守毒性效應子,抑制毒性效應子攻擊水稻的抗病因子,從而抑制稻瘟病菌的致病力,具有靶向特異性強、活性高、內吸傳導性好、毒性低等特性。
柏連陽院士充分肯定了該項工作的重要意義,他評價FY21001是基于原創性靶標研發的具有原創性結構的新型高效低毒殺菌劑,突破了傳統殺菌劑創制的局限性,稻瘟病田間防效突出,與現有稻瘟病防控主流藥劑效果相當,建議加快進入農藥登記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