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動力療法具有較高的時空選擇性和微創性,對健康組織的副作用小,已成為一種有前景的癌癥治療新方法。但目前傳統的光敏劑存在吸收波長短,單線態氧量子產率低等缺點,因此開發高效的、近紅外光激發的光敏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趙健/茍少華團隊長期從事近紅外光敏劑的研究。近年來,在新型近紅外光敏劑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開發了可被近紅外光激活的具有D-A結構的金屬釕(II)和銥(III)配合物(Nat. Commun., 2022, 13, 3064; Mater. Today. Nano., 2022, 18, 100220; Adv. Funct. Mater., 2021, 31, 2008325); 具有光激活化療功能的釕(II)配合物(Chem. Sci., 2021, 12, 11810-11820);基于上轉換材料激發的銥(III)配合物 (Small, 2020, 16, 20003633)。另外,還開發了基于苝酰亞胺結構的近紅外光敏劑(ACS Materials Lett., 2023, 5, 1752-1759; ACS Materials Lett., 2022, 4, 657-664)。
近日,團隊與南京大學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夏興華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種簡單可行的提高近紅外光敏劑光動力效果的策略,通過自組裝誘導激子-振動去耦來抑制近紅外光敏劑的非輻射振動失活過程,從而克服近紅外光敏劑單線態氧生成效率低的缺點,提高其光學治療效果。根據這個思路,我們制備了兩個銥(III)光敏劑,并通過理論計算和瞬態光譜等實驗手段輔證了這一過程。合成的銥(III)光敏劑在體外和體內抗腫瘤試驗中均表現出較好的光學治療效果。本研究提出了一種簡便有效的提高近紅外金屬光敏劑光敏活性的方法,對設計高效的、組織穿透深度強的近紅外光敏劑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相關成果發表以“Design of Near-Infrared-Triggered Metallo-Photosensitizers via a Self-Assembly-Induced Vibronic Decoupling Strategy”為題發表于J. Am. Chem. Soc.。東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趙健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徐剛老師、茍少華教授和南京大學夏興華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東南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生物藥物高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及生命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論文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