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泊,無錫位于太湖西北,擁有758平方公里太湖水面面積,占全湖總面積的32.4%。當水溫處于25℃-35℃時,湖水中的藍藻就會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因此,在春夏兩季,太湖又盛行東南風,藍藻便吹到了無錫,無錫便成為了太湖治理的主戰場。
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可引起水質惡化、水中氧氣被耗盡、魚類死亡等危害,從而破壞水體生態系統。嚴重時會造成當地居民用水嚴重短缺,影響正常生活。
“目前來看,污染源源頭減排、物理除藻、生態修復等是藍藻治理的主要方法。”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饒義劍教授介紹,“此次,我們團隊另辟蹊徑,從微生物治理角度,發現了尾孢菌素對太湖藍藻生長的抑制作用。”
饒義劍告訴交匯點記者,團隊在前期研究發現,真菌尾孢菌能夠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分泌一種天然產物尾孢菌素作為進攻植物細胞的“武器”,通過“雙策略”,即嵌入植物細胞和吸收太陽能與空氣中的氧氣作用形成活性氧,而破壞植物葉片導致凋亡,發生葉斑病。
結合團隊前期建立的微生物發酵大量制備尾孢菌素的基礎,仿生尾孢菌素侵染破壞植物細胞的策略嘗試應用于太湖有害藍藻的治理。實驗結果表明,在室內23W節能燈36h的照射下,20μM尾孢菌素能夠高效抑制銅綠微囊藻的生長。通過電鏡觀察到藻細胞在尾孢菌素作用下,能破壞藻的細胞壁、細胞膜,以及抗氧化系統和光合系統,從而最終抑制有害藻的生長。
更重要的是,在處理實際太湖危害藍藻中,低劑量(7.5μM)的尾孢菌素通過室外太陽光的照射即可有效抑制實際太湖藍藻的生長,使藍藻的綠色明顯消褪,抑藻率高達98%。
該方法為解決淡水湖水華問題,尤其是太湖的藍藻爆發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此外,通過電鏡觀察、藍藻細胞膜成分和光合作用系統分析等驗證了天然產物光抑制藍藻的機理。目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環境領域頂級期刊Water Research。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