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禾友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1972年,是以合成氨生產為依托,集無機化工、有機化工、一碳化工等多元化產品結構為一體的中型綜合性化工企業。公司占地300畝左右,擁有職工400余人,其中技術人員150余人,下轄控股、參股企業十余家,涉及濕電子化學品、化工催化凈化劑及能源等領域。公司擁有年產20萬噸合成氨產能,主要產品為碳酸氫銨、液氨、甲醇、氨水、氫氣、二氧化碳、硫磺、復合肥等。
公司通過了安全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標準化證書換證評審,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先后榮獲“全國化工行業紅旗單位”、“國家清潔文明工廠”、“省文明單位”等各種榮譽稱號200多次。“禾友”產品先后榮獲“江蘇質量信得過產品”、“江蘇省名牌產品”、宿遷市市長質量獎、宿遷市百強企業等榮譽。
近年來,禾友化工以安全環保節能減碳為抓手,不斷加大創新資金的投入,引進新技術、拓展企業產品產業鏈,實現了產品多元化,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打造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推動了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以安全為基,筑牢企業發展生命線
安全生產是化工企業的生命線,更是禾友化工始終堅守的底線。2017年以來,江蘇禾友化工有限公司投入近3億元對生產系統的老舊裝置裝備進行了更新改造和升級,消除設備隱患,優化工藝流程,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降低安全風險,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一是對新合成工段裝置更新改造,顯著降低能耗和運行成本,提高效率,經濟效益明顯。
二是更新淘汰老舊裝置及落后設備,采用更加先進高效節能設施設備,在節能降耗的同時,提高合成氨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有效保障了生產連續性。
三是變換系統全低變改造,通過低溫操作和高效催化劑的應用,不僅實現了變換工段的節能、高效和環保目標,還延緩設備腐蝕,減少安全隱患。
四是新上一套處理能力達70000Nm3/h干法變壓吸附脫碳裝置,該裝置能有效避免溶劑腐蝕問題,實現更顯著的節能效果,且裝置整體可靠性高,運行穩定。
以環保為責,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禾友化工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環保工作融入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加大環保資金投入,推進清潔生產。近年來,公司投入資金全面升級了超低排放技術,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治理,實現了超低排放。
在廢氣治理方面,公司采用了布袋除塵、濕法脫硫和SNCR脫硝技術工藝等,有效降低煙塵、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濃度,相關排放數據遠低于國家超低排放標準。
在廢水處理方面,公司建立了先進的污水處理站,采用A/O(厭氧/好氧)工藝,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5%以上,減少150萬噸新鮮水的消耗,并同時降低了COD(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
在固廢管理方面,公司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了分類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廢渣作為用于其他工業生產原料,實現了資源化利用。這不僅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也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在資源回收利用方面,公司于2023年10月投入資金對碳酸氫銨老舊裝置進行升級改造,對原放空的脫碳解析氣CO2進行回收利用,與自有產品氨水反應制取年產30萬噸碳酸氫銨產品。此技術使系統壓力由1.3Mpa降至0.3Mpa,不僅大幅降低了安全風險,而且還減少了17.1萬噸CO2的排放。
以創新為魂,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禾友化工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和高校合作,走產學研融合之路,和福州大學合作開發了低溫低壓低能耗“鐵釕接力催化”氨合成技術項目,實現全國首臺套萬噸級工業示范并連續穩定運行超過8000小時。
基于示范成果,禾友公司投資新建了DN1800工業“鐵釕接力催化”低溫低壓年產20萬噸合成氨及配套系統。至今已穩定運行超1900天,此技術加速了我國合成氨工業的升級換代。釕基氨合成催化劑低壓等壓氨合成反應器成套系統已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2019年底發布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19年版)》。“鐵釕接力催化”氨合成成套工藝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具有很強的科技創新性和市場競爭力,于2024年12月24日列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個部門發布的《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4年版)》。
該技術的運用,實現了禾友公司合成系統壓力由31.2MPa降至12.7MPa下運行,顯著提高了本質安全;噸氨電耗由1322kW·h降至1120kW·h;噸氨煤耗由1300kg降至1108kg,噸氨減排約580kg二氧化碳。年節約標煤4.4萬噸,年減排約11.6萬噸二氧化碳,氫氮比由3.5降至2.4,氨凈值達到14.5vol%,副產蒸汽量由噸氨產669kg提高到噸氨產992kg,噸氨提高0.323噸,年增加銷售收入1.7億元,提升了企業的安全環保水平,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