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利民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利民股份”)從蘇北小城一家瀕臨倒閉的玻璃廠起步,以代森錳鋅為根,在農化行業深耕不輟;10年前,深交所的鐘聲敲響,利民股份以破繭之勢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上市至今,利民股份通過資本助力與技術雙輪驅動,將“錨定農藥主業、拓展業務版圖”的愿景變為現實,其精神不僅是企業成長的注腳,更是中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利民股份以30多年的積累為基,借力資本為翼,在并購整合,技術革新、全球競合中迎來爆發式綻放。上市以來的10年,是利民股份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方案”蝶變的10年。利民股份以10年為尺,丈量出我國農化企業轉型升級的鏗鏘足跡。
資本筑基 破繭拓局 開啟一場破釜沉舟的轉型
利民股份的故事始于一場破釜沉舟的轉型。
1986年,時任新沂市玻璃廠廠長的李明,面對的是簡陋的車間廠房、無法生產適銷產品的老舊設備和數百張焦灼的工人面孔。他萬萬沒有想到,30多年后的今天,當時的玻璃廠可以發展壯大成為市值超30億元的農藥行業領軍上市企業。
盤活企業的出路在哪?曾籌建過新沂市農藥廠的經歷點醒了李明。他毅然帶領玻璃廠轉產農藥。經沈陽化工研究院專家的指點,一種高效廣譜的殺菌劑、當時效果最優異的創新農藥品種——代森錳鋅進入他的視線。代森錳鋅殺菌劑被譽為“當代全球新型農藥市場的一株常青樹”,不僅對“農蔬果植”等有防病害的作用,而且殺菌范圍廣,不易產生抗性,防治效果明顯優于其他同類殺菌劑。隨后,他緊鑼密鼓地籌備啟動資金、生產設備。1988年,第一批合格的代森錳鋅原藥成功產出,工人們的歡呼聲穿透了蘇北小城的暮色。李明大膽轉產讓瀕臨倒閉的玻璃廠起死回生,企業也由此走上了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1989年,利民化工廠正式成立。自此,第一代利民人在“所獲之利、回報于民”的企業精神指引下,開啟了“利民時代”。
1990年,國內首套年產300噸代森錳鋅裝置成功投產;1995年,代森錳鋅產品獲得工廠等效采用國際糧農組織標準(FAO)生產代森錳鋅的證書;1996年,利民化工廠改制為利民化工有限責任公司;2001年,液膜分離回收廢水中高濃度酚、氰技術及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5年,非洲坦桑尼亞利豐公司成立;2009年,股改完成,公司更名為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自此開啟逐夢上市之旅。
上市不是沖刺,而是一場耐力賽,2015年1月5日,董事長李新生接到電話通知,要在當天下午6點前拿到批文?!霸诟衫涞谋本┙诸^,我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沖向證監會,去領那張寶貴的批文。但是人家下班了,我們根本無法進門,在那個陌生的城市,那種心情只有親歷者才能感同身受。"李新生回憶道。
2015年1月27日,深交所的鐘聲為利民股份敲響,利民人在歡呼聲中流下了幸福的淚水。上市公開發行2,5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為1億股,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為利民股份穩定優良的業績買單,開盤當日升幅就漲停。上市募集到的資金,成為利民股份撬動行業格局的杠桿。自此,利民股份開啟了資本賦能的新征程。
破浪出海 全球落子 緣于“借力突圍”戰略的實施
利民股份的全球化征程,緣于“借力突圍”戰略的實施。
1992年,國內農藥市場尚在萌芽階段,利民股份巧借代森錳鋅為矛,創造性地聯合地方管理部門,通過基層農技人員網絡撬動了國內新興市場。這一科技搭臺、市場唱戲的模式,不僅讓代森錳鋅產品在短短幾年間廣開銷路,從新沂輻射到全國,更在日后為企業全球化布局埋下伏筆。
光靠代森錳鋅單一產品指定是不夠的,利民股份與沈陽化工研究院、江陰農藥廠等多家單位聯合開發新產品,新研制出的殺菌劑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及煙劑在上市第1個季度就賣出了50噸,隨后又先后開發出疫霜錳鋅可濕性粉劑、新農藥品種“葉斑凈”、百菌清原藥,形成產品系列矩陣。在大量引進技術力量和相關人才的同時,利民股份兼并了新沂化工研究所,一口氣研發出6個新產品,成功完成3個項目。
不久后,利民股份又開發出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邁出了走出國門的第一步,在廣袤的國際市場上開始了利民股份自主品牌產品的銷售。
利民股份拓荒的第一站就選定非洲。2005年,非洲坦桑尼亞利豐公司成立,2005年至2017年,當時擔任非洲公司經理的利民化學副總經理兼物流部部長吳銘富回憶起開拓非洲市場的經歷時說:“我與團隊并肩作戰,從來不搞特殊,秉持‘為了坦桑尼亞農業豐收’的使命,將非洲公司發展成為坦桑尼亞最大的農藥公司,讓利民人艱苦奮斗的精神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span>
利民股份的農藥產品覆蓋農藥殺菌劑、殺蟲劑及除草劑三大類。得益于豐富的產品線,利民股份在拉美市場形成多點開花的局面。
阿維菌素是微生物發酵類的農用抗生素,用作殺蟲劑、殺螨劑。2012年,利民股份牽頭成立巴西阿維菌素登記任務小組,于2014年取得該產品登記,10年間持續為巴西市場提供高品質的原藥產品。
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簡稱“甲維鹽”)是阿維菌素的行生產品,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在拉美區域主要用于棉花、水稻等作物病害蟲的防控。針對拉美市場的特點,利民股份開發出高含量單劑及多款復配制劑,投產效果優異。此外,三乙膦酸鋁殺菌劑等產品暢銷拉美,均在當地取得了不俗的銷售業績。
2019年,全球農化市場內卷加劇,利民股份積極調整策略,將“自主登記”作為全球化新引擎,在巴西、東南亞等重點市場加速代森錳鋅、草銨膦等核心產品的本地化登記,開啟新的銷售模式,向客戶提供更為多元化的產品。
在國際市場擴張的同時,利民股份還不忘持續推進新產品、新技術、新標準的開發。2016年,利民股份主導修訂的85%代森錳鋅FAO國際標準獲聯合國通過,打破了歐美企業的長期壟斷;2024年,GLP實驗室通過國際認證,成為全球僅有的20家農藥GLP實驗室之一。這種“標準出海”戰略,讓利民股份從“中國制造商”躍升為“規則制定者”,海外營收占比逐年提高。
本土深耕 重組強鏈 書寫一部并購創新的突圍史
利民股份的成長史,是一部以并購為刃、以創新為魂的突圍史。
從代森錳鋅單一產品起步,到逐步構建殺菌劑、殺蟲劑、獸藥全產業鏈矩陣,利民股份通過一系列戰略性并購與技術創新夯實了主業根基,在行業洗牌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從2015年開始,我國農藥企業迎來了“出?!钡拇翱谄?,也迎來了全球農化行業的并購潮。
2017年,利民股份完成對雙吉化工的收購。這一收購不僅整合了代森錳鋅的制劑產能,更使利民股份國內市場占有率從45%提升至60%,奠定了其在殺菌劑領域的霸主地位。雙吉化工的渠道網絡與品牌資源,與利民股份的原藥優勢形成“原藥+制劑”協同效應,代森錳鋅產業鏈價值得以最大化釋放。
2019年,利民收購威遠資產組(威遠生化、威遠藥業及內蒙古新威遠),完成從單一殺菌劑龍頭向綜合農化巨頭轉變的關鍵一躍。威遠生化的阿維菌素類殺蟲劑工藝、威遠藥業的獸藥板塊,與利民股份原有業務形成互補。并購次年,利民股份的營收比上一年增長54.91%,其中,獸藥板塊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此次利民威遠收購重組,順應了歷史的潮流。無論是國家的經營環境、結構調整,還是行業內各大企業的整合、分拆、兼并、重組,這都是歷史的潮流。在歷史潮流面前,我們應順勢而為?!崩钚律寡?。
2021年,利民股份收購“大生”中國區的品牌資產、技術配方、工藝及業務。“大生”等高端品牌的專有工藝技術和品牌,不僅激活了代森錳鋅的全球價值鏈,利民股份也進一步鞏固了在代森錳鋅領域的技術優勢,同時依托數字化業務生態及業內頂尖的生產管理水平,以研產銷全產業鏈一體化從源頭上保證了“大生”等品牌產品的品質和安全供應。
這幾次并購重組,始終圍繞主業展開——補鏈、延鏈、強鏈。雙吉化工強化了代森錳鋅的制劑能力,威遠生化拓展了殺蟲劑與獸藥版圖,“大生”品牌打通了全球化通道,而每一次并購后的整合,又反向推動利民股份整個管理、研發、生產的深度變革。
近年來,“雙碳”目標下農藥行業綠色轉型成為大勢所趨,生物合成技術被列入國家“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數字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上市至今,利民股份不斷加大智能制造與數字化建設投入,以“智改數轉”為抓手,聚力打造“智慧工廠”,在江蘇省、河北省先后建成數控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智能倉儲等智能化項目。2023年,利民股份旗下利民化學有限責任公司三乙膦酸鋁制造車間獲評江蘇省智能制造示范車間。利民股份通過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通了企業MES、能源管理系統、安全環保管理與應急指揮系統,實現了企業數據流、業務流、管理流等各業務數據在線互通共享,提升了企業管理水平。
合成智造 創新發力 抓住改變命運的重要機遇
利民股份深知,技術短板是制約國際競爭的最大桎梏。2024年,國家提出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產業化,為合成生物新型農藥開發及應用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家既有生物合成又有化學合成的上市公司,利民股份又一次抓住了歷史賦予的發展機遇。
在內部戰略發展研討會上,領導層一致決定對戰略發展規劃進行微調,由“三軸聯動”發展戰略,調整為“以生物合成為主,以綠色化學合成、新能源電池電解質技術與產品為輔,協同發展的‘一主兩輔’”發展戰略,明確將合成生物技術研發確立為企業穩健前行的新引擎。
精草銨膦、草銨膦產品不含氯,對土壤友好。利民股份敏銳地察覺到,未來精草銨膦產品開發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利民股份與浙江工業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鄭裕國院士團隊合作,積極推進年產1萬噸精草銨膦一期項目的實施,實現了原料近100%轉化率,且無中間物殘留,真正做到了農藥的增效減量和生產過程減碳。利民股份的產品以“金紫電”“紫電青霜”命名,在全球市場推廣銷售,獲得了客戶的一致好評。
2024年,利民股份研發多殺霉素、米爾貝霉素等生物農藥的合成生物學實驗室和開發低毒高效含氟農藥新品種的氟化學實驗室順利落成并投入使用,德彥智創創制研發平臺及生測實驗中心正式運營,在科研探索與創新實踐的道路上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同年,利民股份首個含氟殺蟲劑“氟蟲脲”完成田間試驗,藥效較傳統產品大幅提升,計劃2025年量產。該公司研發總監許梅表示:“含氟化合物的突破,將讓利民股份擁有國際高端市場話語權?!?/span>
小肽生物農藥以低殘留、高靶向性為特點,有望替代傳統化學農藥,成為糧食安全與環保政策下的新增長極。2024年,利民股份與綠信諾生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研發小肽生物農藥,標志著其“合成生物”戰略正式落地。
獸藥曾被視作利民股份的輔助業務,但其營收正在逐年穩步增長。這一增長源于威遠藥業的原藥制劑一體化戰略——伊維菌素、泰妙菌素、乙酰氨基阿維菌素、奧來可等獸藥產品在生豬、禽類市場市占率穩步提升。
利民股份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自研等形式,儲備多個新型生物發酵類農獸藥產品。目前,利民股份阿維菌素、精草銨膦、多殺霉素、截短側耳素等產品已實現產業化,大田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寵物驅蟲等產品處在技術優化、大田試驗、登記準備等不同階段,將根據最終結果決定立項生產。
從“模仿創新”轉向“源頭創新”,這才是利民股份與國際巨頭對話的底氣。
戰略謀遠 錨定未來 邁向合成生物農業的新藍海
利民股份上市的10年,是資本與實業交織的10年,是“根系深扎”與“破土而出”并行的10年。從2015年深交所鐘聲敲響的那一刻起,利民股份便以集團化運營為舟,以資本市場的信任為帆,在行業浪潮中駛向更遠的藍海。
李新生坦言:“上市10年來,我們進行了一系列兼并收購和改革整合,雖然經歷了破繭成長的疼痛、疫情襲擾的考驗和行業及資本市場低迷的疊加困境,但利民股份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走得越發堅實。”
據李新生介紹,10年間,利民股份通過并購整合、股權激勵、股票回購與持續分紅,讓資本市場成為“一主兩輔”戰略的破局之力,輔以集團化運營和集團化管理體系,讓利民股份逐步從單一殺菌劑龍頭蛻變為農化全產業鏈巨頭。
2015年上市之初,利民股份仍是一家以代森錳鋅為核心的區域性企業,但資本市場的賦能讓其迅速拉開集團化序幕。2018年,利民股份啟動管理架構改革,以利民控股集團為主體,設置新沂本部、雙吉化工、威遠生化、內蒙古新威遠四大生產基地,形成“原藥一制劑一銷售”一體化鏈條。這一改革并非簡單的名稱更迭,而是資源的深度整合——研發由集團技術中心統籌,市場由全球營銷中心統一調度,生產則由智能制造平臺實時監控。
在資本市場的10年,利民股份始終以“長期主義”為錨,以“所獲之利、回報于民”為魂。面對農化行業周期波動與股價起伏,利民股份選擇以真金白銀傳遞信心——先后3次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累計投入1.65億元;李新生個人增持6,500余萬元,用行動詮釋“與投資者共進退”的承諾。而累計8.13億元的分紅、近3年46.8%的分紅率,更讓利民股份成為A股農藥板塊的“價值標桿”。
自2015年上市以來,利民股份股價累計漲幅超300%,海外業務毛利率穩定在35%以上。2024年三季報顯示,當年前三季度利民股份實現海外營收13.66億元(占總營收的29%),凈利潤比2019年同期增長132.76%,成為A股農藥板塊罕見的“抗周期標桿”。而“金牛投資價值150強”“天馬獎最佳董事會”等榮譽,則印證了其“全球布局、本土深耕”戰略的長期價值。
利民股份對員工的關懷,也體現在方方面面。上市至今,利民股份已成功實施了1次員工持股計劃和4次股權激勵計劃,授予股數約1,065萬股,涉及核心管理、技術及業務人員294人。這種資本定力的背后,是利民股份深耕主業、聚焦副業的真實寫照。領導班子深知資本是工具,不是目的。利民股份的錢,只會花在企業發展的刀刃上。10年間,利民股份通過定增、公開發行可轉債等方式,先后募集資金20.07億元,全部投向并購整合與技術改造,從未涉足房地產、金融等熱門賽道。
站在上市10年的時間節點,利民股份的戰略目標已清晰:錨定“一主兩輔”——以合成生物學為矛,以氟化學與獸藥為盾,向合成生物農業的藍海進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應急管理廳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江蘇省統計局
北京市化學工業協會 天津市石油和化工協會 遼寧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內蒙古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重慶市石油與天然氣學會 河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山西省化學工業協會 吉林省能源協會 黑龍江省石化行業協會 浙江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安徽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福建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江西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河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湖北省石化行業協會 湖南省石油化學工業協會 廣東省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海南省石油和化學工業行業協會 四川省化工行業協會 貴州省化學工業協會 云南省化工行業協會 陜西省經濟聯合會 甘肅省石化工業協會 青海省化工協會
電話:協會:025-8799064 學會:025-86799482
會員服務部:025-86918841
信息部:025-86910067
傳真:025-83755381
郵箱:jshghyxh@163.com
郵編:210019
地址:南京市夢都大街50號東樓(省科技工作者活動中心)5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蘇B2-20110130
備案號:蘇ICP備13033418號-1